共青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委员会
沪二工大团〔2013〕11号
关于开展2013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知
各学院分团委、相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今年暑期,我校将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团市委和市学联要求,继续组织我校团员青年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三个自信”为目标,以“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激发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积极培育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围绕“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教育思路,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和引导,扎实推进暑期社会实践工作。
二、活动内容
根据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组建专题性社会实践服务团,围绕“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 、“梦青春、中国梦”、“探访美丽中国”、 “学习雷锋好榜样,传递青春正能量”、“青春牵手行动”、“科技帮扶下基层”、“文化艺术下基层”等活动主题,开展工作。
(一)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全国上下学习、落实的一年,各学院可围绕学习、落实“十八大”精神为主题,开展各类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学习“十八大报告”,青年团员应如何从自身出发,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引导青年团员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信念。
(二)“梦青春、中国梦”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青年团员对“中国梦”的理解,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各学院可围绕对“中国梦”的解读、期许和认识,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现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中国梦”实现和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相结合,弘扬时代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也可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各种调研、访谈等实践活动,理解不同社会阶层对于“中国梦”的解读和认识,形成多视角的“中国梦”认识。
(三)“探访美丽中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的概念写入了大会报告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团员正是伴随着这样的变化成长起来的一代,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深刻感受“美丽中国”,对于继续肩负继续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团员意义重大。
各学院可围绕“探访美丽中国”的主题,用镜头记录祖国大地的美景、乡情、民俗等,用实际行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用文字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民族工业、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农业技术革新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四)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传递青春正能量”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为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围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开展活动。
以“弘扬雷锋精神,传递青春正能量”为主要内容,各部门可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志愿者理念宣传、志愿者工作探索、青少年发展、关爱民工子女、助老助残、便民服务、交通文明、环保低碳、扶贫帮困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传统项目、明星团队、日常基地进行挖掘和延伸,促进社会化效应,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热爱、人人叫好的服务氛围。
(五)持续开展“青春牵手行动”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上海团市委自2010年推开“上海共青团牵手行动”,旨在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来沪青少年,面向全体来沪青少年提供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城市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上海各青年群体中形成“共同发展、相互支持、牵手同行、融汇浦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模式。
各学院可组织团员青年围绕学校周边社区或学生居住地,根据来沪青少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从帮助来沪青少年融入城市发展、健康快乐成长、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增强维权意识、学会回报社会、预防违法犯罪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各类来沪青少年群体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
(六)持续推进“科技帮扶下基层”、“文化艺术下基层”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重点发挥理工类学院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进行科技帮扶等暑期社会实践,在前期调研、联系的基础上,选择服务地和服务对象,通过课题研究、科普活动、技术帮扶等多种方式,深入社会,解决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组织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和社团下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成文化艺术宣传队,精心编排一批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基层社区、学校、农村开展交流、演出活动。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文明社会新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七)“生态环境、卫生教育、公平正义”等2013两会热点问题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一年,2013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倍受关注,年初的全国雾霾、食品安全、就近入学、异地高考、反腐倡廉、公平正义等一些高频率出现的热词引人注目,它们与两会议题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折射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走向。
各学院可组织团员青年围绕全国两会热点问题进行相关社会实践,关注社会发展动向,引领青年团员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时刻把握时代脉搏,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八)其他社会实践形式
各级团组织还应当发挥大学生团员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寻找当前社会热点和实践切入点,组成以上五大类社会实践主题以外的社会实践团队。
三、实施计划
(一)立项要求
各团队应当在申报中有“一个明确的立项主题”,要围绕五大主题展开,明确各项目的实践切入点和立意。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对象”,明确本团队社会实践是针对何种群体、组织、现象或科学领域开展实践调研。要寻找到“一个可行的实施载体”,既通过问卷调研、走访、体验、宣讲、展演或其他何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要明确“一个具体的实践目标”,既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将达到什么目的、得出什么结论、取得什么成果。
各团队在实施过程中,要在团市委社会实践博客、公共微博上建立“一个微博”并在筹备、实施、总结过程中实时更新,同时也鼓励各团队将微博转载到其他公共微博平台,扩大影响。要在实施过程中,组织团队成员,按日或按主题撰写“一组日志”。要以团队为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每日编撰“一份简报”。要寻找各团队亮点和新闻价值,在公共媒体上发表“一篇报道”,并做好记录。
各团队在实践结束后要第一时间制作总结汇报材料。要制作生动、详实、精美的“一份实践报告”。要以多媒体手段记录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感动的人和事并制作成为“一部纪录短片”。要保存社会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可以用以后期社会实践汇报展示的“一件纪念实物”。要挖掘社会实践调研、服务对象或团队成员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二)项目评审
本次社会实践根据运作方式分为申报类实践项目和自主类实践。其中申报类实践项目进一步分为校级重点团队和普通社会实践团队。自主类实践进一步分为自主实践团队和个人社会实践。
1、申报类实践项目
校级重点团队应当是规模大、视角新、立意高,围绕主题,由各学院和部门重点支持的社会实践团队。校团委将对此类社会实践团队进行选拔、指导、资助、考核鉴定。其中优秀项目及个人将推荐参加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各类评奖、评优。
普通社会实践团队一般是校级重点团队申报过程中落选团队,也可以是各学院自主开展的中小规模社会实践团队。校团委将参照校级重点团队,对此类社团进行登记、监管和鉴定,对实践效果较好的团队,经学院推荐给予鉴定和参评校级各类社会实践评奖评优资格。
2、自主类实践
自主社会实践团队一般是由多名大学生青年自行组成团队,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参加的岗位实践锻炼。学院团委应当对此类团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校团委将汇总此类社会实践参与团队数量和人数,制作统一鉴定表格。此类团队由学院分团委给予鉴定,并推荐优秀的团队及个人参加校暑期社会实践评优。
个人社会实践一般是由大学生个人独立开展的社会调查或参加的挂职锻炼,大学生应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下,按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和任务,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和报告。由学院分团委组织鉴定,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校暑期社会实践评优。
(三)实践团队、个人与项目指导教师
1、各学院在社会实践七大主题内,选定暑期社会实践主要实施方向,其中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每学院应填报3—4个主题(其中七大类主题中必选3项,另1个主题可是七大类主题之一或自由选题);外国语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应填报2—3个主题(其中七大类主题中必选2项,另1个主题可是七大类主题之一或自由选题);理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填报1—2个主题(其中七大类主题中必选1项,另1个主题可是七大类主题之一或自由选题);学校其他各部门也可独立组织社会实践团队或依托学院组织团队。
2、申报类实践项目指导教师与自主类实践指导教师都应在社会实践选课系统内(借用学校选课系统),开设相应社会实践项目(类似课程),并以“‘某某某’申报类实践项目指导教师”或“自主类实践指导教师”接受学生报名(类似选课)。
3、申报类实践项目应在挂靠单位领导下,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由学生团队设计、筹备、实施并总结汇报。同时,该项目学生应登陆社会实践选课系统选择相应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在社会实践完成后根据该学生表现及成果给予评分。
4、自主类实践应由学生自由设计实践项目或寻找实践岗位,并登陆社会实践选课系统在“自主类实践指导教师”范围内自由选择指导教师。该学生的自主社会实践的开题及小结应在所选择的指导教师指导下实施,并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全过程的表现及成果给予评分。
(四)时间结点
3月25—4月31日: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动员会,组织层面启动工作。
4月1日—4月20日:遴选指导教师、完成相关培训工作并向选课系统导入相关指导教师信息。
4月1日—4月20日:各学院申报类实践项目主题选定和申报;各学院自主类实践动员及培训。
4月20日—4月30日:开放社会实践选课系统;申报类实践项目参与学生选取对应指导教师;自主类实践项目申报学生自由选取“自主类实践指导教师”。
4月20日—4月30日:制定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递交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
5月1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申报截止。
5月2日—5月11日:暑期社会实践申报类项目答辩会。
5月12日—5月18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结果公布、方案修改意见下发。
5月19日—5月26日: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公示、启动资金下发。
5月29日: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6月—9月:每两周递交社会实践简报
8月底: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总结
9月上旬:暑期社会实践学校答辩
9月底:报送上海市进行评优
10月初: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表彰
(五)上报方法
认真填写“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申报表”及“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表”,制作“暑期社会实践实施计划书”,于规定截止日期(4月20日至5月1日)下午15:00之前,发送电子稿至sspu2011@163.com,并送交“暑期社会实践实施计划书”书面稿两份至校团委人文楼207办公室。答辩ppt、多媒体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于答辩前一日送交校团委。
四、工作要求
学院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成立工作领导团队,形成有党的领导统筹协调、有团的干部深抓落实,有具体人员明确责任、有相关团队共同协作的工作体系。
将社会实践和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加强社会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的培训,力求在历年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指导体系。
社会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主题,切实做好调查研究等各项准备工作。后期注意交流经验和体会,树立先进典型,扩大教育成果。
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要高度重视实践团队特别是赴外省市实践团队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参与师生的人身安全。
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办公室:校团委
联系人:董凌莉 文秀军
电话:50214460、50214462
传真:50214460
E-mail:sspu2011@163.com
共青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委员会
二O一三 年三 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共青团 暑期社会实践 通知
抄送: 各学院党总支
共青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委员会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