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号文:关于开展2014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知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9-23浏览次数:0

 

共青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委员

 

沪二工大团〔2014〕5号

 

关于开展2014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知

 

各学院分团委、相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今年暑期,我校将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团市委和市学联要求,继续组织我校团员青年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关于“中国梦”的实践主题,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激发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青年、引领青年”为落脚点,推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主题

 践行青春梦,我们在行动

 

三、活动内容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综合国力提高的“强国之梦”,是人民生活健康安定的“幸福之梦”,也是青年奋斗拼搏的“青春之梦”。大学生应当密切关注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肩负社会责任,勇于担当、敢于拼搏,将个人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要求,以专题类别组建社会实践服务团开展工作。实践主题如下:

(一)“社会改革与城市发展”宣讲调研行动

当前,国家正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的转型期,民族的“中国梦”与青年的个人梦紧密联系,互为依托。各学院可围绕对十八大精神的解读及“中国梦”的实践特点,组织青年学生进入社区、街道、乡村进行宣讲和调研,内容包括社会改革进程中法制建设、经济转型、文化繁荣、教育改革、城镇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以大学生的视角见证国家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

(二)“美丽中国,魅力文化”主题社会实践

古老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神秘的东方文化吸引众人纷至沓来。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写入了大会报告中。“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人与自然间的共生共存;优美的汉语言、象形的方块字和传统民俗是华夏文明赖以生存的图腾,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是文化交流中民族自信的支撑。各学院可通过探访祖国大好河山,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组建团队进行调研和实践,内部包括绿色环保、文化传承、传统民俗、可持续发展等,可以新媒体互动、纪录片制作、调研分析等方式记录美丽中国。

(三)“圆梦青春,公益先行”主题社会实践

全社会的个人梦离不开和谐稳定的中国梦,而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帮助,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新生力量,应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弘扬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理念。青年学生在公益活动中不仅能力得到提升,更因此受教,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公益活动包括扶贫帮困、助老助残、关注农民工子女成长需求、关爱弱势群体及其他产生正向社会效益的公益活动等。各学院可以此为主题组建实践团队开展宣传、调研、实践等活动,以公益行动传递青春正能量。

(四)“阳光体育,健康生活”主题社会实践

    为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摆脱对虚拟网络的过度依赖,响应团中央、团市委关于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的倡议,各学院可针对学生目前缺乏锻炼,导致身体素质较弱,且过度依赖网络,人际交往沟通不畅等问题,组建实践团队,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校园内营造青春健康的生活风尚。

(五)“科技帮扶,文化入乡”主题社会实践

发挥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进行科技帮扶等社会实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服务地和服务对象,通过课题研究、科普活动、技术帮扶等多种方式,深入社会,解决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组织具有艺术特长、技术特长、专业特长的学生和学生社团成立科技文化艺术宣传队,服务周边社区、街道、企业并建立文化交流渠道,从而可持续地服务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其他社会实践形式

各级团组织还应当发挥大学生团员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主动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校园生活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结合受众群体实际需求,开展调查分析、项目管理、主题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

 

四、实施计划

(一)立项要求

1、各团队注意积极整合资源,进一步强化多学科交叉优势,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网络平台、现实平台双向同步运营,实现“跨学科、跨年级”自由组队,扩大学生参与面。围绕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六大主题,进行选题并填写主题申报表(见附件1)和项目申请书(见附件2)。

2、各团队在实施过程中,要在团市委社会实践博客、公共微博上建立“一个微博”并在筹备、实施、总结过程中实时更新,同时也鼓励各团队将微博转载到其他公共微博平台,扩大影响。要在实施过程中,组织团队成员,按日或按主题撰写“一组日志”。要以团队为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每日编撰“一份简报”。要寻找各团队亮点和新闻价值,在公共媒体上发表“一篇报道”,并做好记录。

3、各团队在实践结束后要第一时间制作总结汇报材料。要制作生动、详实、精美的“一份实践报告”。要以多媒体手段记录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感动的人和事并制作成为“一部纪录短片”。要保存社会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可以用以后期社会实践汇报展示的“一件纪念实物”。要挖掘社会实践调研、服务对象或团队成员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活动结束1周内,请递交活动记录册(记录活动启动、过程中的相关文件材料)具体涵盖内容详见附件4(供参考);活动成果册(活动成果展示)各1份。电子版光盘1份,交至团委办公室。

(二)项目评审

本次社会实践根据运作方式分为申报类实践项目和自主类实践。其中申报类实践项目进一步分为校级重点团队和普通社会实践团队。自主类实践进一步分为自主实践团队和个人社会实践。

1、申报类实践项目

校级重点团队应当是规模大、视角新、立意高,围绕主题,由各学院和部门重点支持的社会实践团队。校团委将对此类社会实践团队进行选拔、指导、资助、考核鉴定。其中优秀项目及个人将推荐参加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各类评奖、评优。

普通社会实践团队一般是校级重点团队申报过程中落选团队,也可以是各学院自主开展的中小规模社会实践团队。校团委将参照校级重点团队,对此类社团进行登记、监管和鉴定,对实践效果较好的团队,经学院推荐给予鉴定和参评校级各类社会实践评奖评优资格。

2、自主类实践

自主社会实践团队一般是由多名大学生青年自行组成团队,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参加的岗位实践锻炼。学院团委应当对此类团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此类团队由学院分团委给予鉴定,并推荐优秀的团队及个人参加校暑期社会实践评优。

个人社会实践一般是由大学生个人独立开展的社会调查或参加的挂职锻炼,大学生应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下,按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和任务,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和报告。由学院分团委组织鉴定,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校暑期社会实践评优。

(三)实践团队、个人与项目指导教师

1、各学院围绕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六大主题,选定社会实践主要实施方向;学校其他各部门也可独立组织社会实践团队或依托学院组织团队。

2、申报类实践项目应在挂靠单位领导下,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由学生团队设计、筹备、实施并总结汇报。

3、自主类实践应由学生自由设计实践项目或寻找实践岗位,该学生的自主社会实践的开题及小结应在所选择的指导教师指导下实施,并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全过程的表现及成果给予评分。

(四)时间结点

4月28日—4月30日: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动员会,组织层面启动工作。

4月30日—5月11日:递交暑期社会实践“主题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

5月11日:暑期社会实践“主题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申报截止。

5月11日—518暑期社会实践申报类项目答辩会。

5月18日—528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结果公示、启动资金下发。

528日: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6月—9月:每两周递交社会实践简报。

8月底: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总结。

9月上旬:暑期社会实践学校答辩。

9月底:报送上海市进行评优。

10月初: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表彰。

(五)上报方法

认真填写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申报表项目申请书”,制作暑期社会实践实施计划书”,于规定截止日期5月11日发送电子HYPERLINK "mailto:电子稿发sspu2011@163.com"稿至ssputw@126.comtssss并递交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计划书纸质版1份。答辩ppt、多媒体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于答辩前一日送交校团委。

 

五、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注重将社会实践与学生自身、社会、国家发展相结合,加强选题方向、调研方法、成果总结等多方面指导工作,形成院校协同联动的项目申报、立项实施、项目评估的工作体系。

2、积极整合资源,进一步强化多学科交叉优势,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网络平台、现实平台双向同步运营,实现“跨学科、跨年级”自由组队,扩大学生参与面。

3、各学院需特别重视实践团队特别是赴外省市实践团队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确保参与师生的人身安全。

    4、各学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大众传媒和校园媒体等进行信息报送,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宣传和互动参与,加强活动中优秀个人和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体宣传赢得最大的传播效益。

校团委官方网站:http://tuanwei.sspu.cn/ 
“青春二工大”官方微信:ssputw

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办公室:校团委(人文楼207室)

联系人:董凌莉   话:50216691   E-mailssputw@126.com 

附件1: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申报表”

附件2: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

附件3:暑期社会实践自主类个人鉴定表

附件4:制作活动记录册参考目录

 

 

 

 

共青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委员会

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