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匠人”这个词听上去,就觉得十分的高大上,很多的学生听到这个词往往都只是“远观的膜拜”,而不敢去想像自己是否也能做一个“匠人”,对于“匠人精神”也大多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形。
首先,“匠人”何许人也,据说是一种已灭绝的人族(英文名称为“Homo ergaster”),生存于190-140万年前的东非及南部非洲。还有一种说法,是旧时手艺工人的称谓,如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
当然,这两者都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匠人”,那么我们现在所讲的匠人以及匠人精神到底是怎样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是不是就真的不敢去想象,不敢去尝试一下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了“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参观了作为全国劳模的他,是如何成为当代著名的一位“匠人”。跟所有人一样,刚开始,我也会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陌生感,因为要想取得他这样多的成就,真的平常人难以做到的。
但是,当我看到他说的几句话,仿佛才开始懂得,什么才是“匠人精神”,他说“真正使我动心、动情的不是发明金奖,而是要把工友们从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我一直告诫自己,我是很普通的人。尽管我今天名声很大,但本质上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所以我尊重每个人,争取与每个人保持良好沟通。至少我心理上不能高人一等。走路,就退后一步;拍照,站边上一点。有了这样和善的心态,平时就会少许多烦恼,精神状态就会很好,就会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在我们的印象中,要做一个“匠人”,一定要有非常多的成果,非常多的成就,非常独特的品质,但是通过他的话,我才明白。原来,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要能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当面对困难时,要能够不畏艰辛;当面对荣誉时,要能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只是我们很难意识到,或者很难坚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去成为一个“匠人”,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相信、是否勇于坚持。